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资讯 > 媒体新闻

黄石日报:种植一亩石榴 脱贫一家农 户燕窼村力保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

   时间:2017-03-20 00:00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首席记者 梁坚义 记者 徐洁 涂奕)放苗、填土……13日,阳新洋港镇燕窠村枧田畈石榴种植基地,村民吴高河正把一棵棵石榴苗栽上、扶正。
  吴高河全家四口人,属典型的病残家庭。如今,他不仅可以在此务工挣钱,还有一亩地的石榴收入。他说:“种下了‘摇钱树’,就不怕‘穷帽’摘不了!”
  像吴高河一样,燕窠村另外59个贫困户也可享受一亩地的“待遇”。该村村支部书记吴远汉说:“尝试‘一亩地’扶贫,其宗旨是让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
  燕窠村与江西瑞昌相邻,是省级扶贫开发村。近年来,该村脱贫攻坚中,多策并举,精准发力,27户118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但仍有60户231个贫困人口挣扎在贫困线上。
  剩下的这些贫困人口非残即病,除享受国家补贴、临时救助等政策外,劳动能力弱,就业技能低,无产业项目,没有稳固的增收门路。
  完全靠“输血”解决不了贫困问题,有没有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今年,该村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流转了60亩土地发展软籽石榴种植,推出户平“一亩石榴园”扶贫工程。
  “一亩石榴园”俗称“一亩地”,是由村里出钱流转土地、购买种苗、组织管理、订单销售,收入全部归贫困户的一种新型“托管式”扶贫模式。
  吴远汉解释,贫困户户平一亩石榴,不需任何投资,就可以拿到一亩地的石榴收入,以及参与管护的劳务收入。所有投入均由村里负担,贫困户不承担经营风险。
  仅凭一亩石榴,能否实现脱贫?吴远汉算了一笔账:按每亩2000公斤每公斤5元价格计算,一亩地石榴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一个贫困户就有了收入保障。
  软籽石榴市场前景看好,头年可挂果,次年可收成,但贫困户眼前脱贫怎么“脱”?目前,该村引进外地老板,开发油茶基地3000多亩,建起了一家年出栏千头肉猪的养猪场,年可安置劳务工130多人。
  以油茶基地劳务为例:该基地长期雇佣贫困劳动力18人,临时雇佣100多人,去年该基地支付劳务费用25万多元,山场流转费15万多元。
  据了解,按“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贫困户脱贫后,村里将对“一亩地”进行划地块分户经营,由贫困户自我管理。村里提供设施、技术、销售等服务,以此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力保不返贫。
  
  编后
  燕窠村“一亩地”扶贫工程,让贫困户投入劳务得薪金,出售石榴得现金,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了奔头。
  这种新型“托管式”扶贫模式,其鲜明的特点是“没风险、见效快、利长远”。它既能让贫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又可避免扶贫效益的短时化,利于贫困户实现永久脱贫。
  但是,这种扶贫模式完全依靠村级组织、扶贫单位“单枪匹马”来完成是不够的,还需要市场引领,龙头带动,机制保障,解决好投入、市场、风险、分配等根本性问题。
页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