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日报记者 董浩)“一株小小的油茶并不起眼,它的寿命却达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这几千亩的油茶基地就像一个绿色的银行,将源源不断地惠及德夫村。”13日,站在开发区太子镇德夫村2000余亩油茶基地旁,黄石德夫油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细良信心满满。
七年前,一直在外经营润滑油生意的李细良,回到家乡承包下了这片荒山,经过农科院专家的论证,发现德夫村的土地为黄壤土,PH值适合种植油茶。随后,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农户以林权入股、村组以资金入股、公司承包运作”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和组建专业合作社,李细良建起了总面积超2000亩的油茶基地,目前已经吸引了300余户村民以土地入股。
2014年,最早种下的一批油茶首次挂果,实现产值30万元。“油茶树苗种下后,一般需五年才开始挂果,八九年后进入丰产期,每亩油茶可产山茶油50公斤左右,按市场价格计算,每亩的产值可达5000元。”李细良介绍,未来几年,基地的产值有望实现连续翻番。
油茶基地建设的顺利推进,受益的并非李细良一人。按照约定,基地每年的油茶收入,将按比例分给村民、村集体、经营者。
“与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村组整合部分扶贫资金入股参与进来,从而确保贫困户能够获得稳定收益。”德夫村党支部书记李儒良说。
与此同时,油茶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田间维护,还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每年可为村民创造40万元的劳动收入。
“基地里常年打工的有20多人,收获采摘期每天都需要百余人。”李儒良说,油茶产业是一个用工较多的产业,到丰产期,每天需要百余人。而在油茶园做工的工人都是附近村民,所以油茶园不仅富了种植户,还带富了附近村民。在岗位提供上,村组优先保障贫困户劳动力,帮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此外,油茶深秋开始开花,花期可延续一个半月,每到油茶花开的时候,油茶园就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自然是冬季赏花游的最佳目的地,还可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我们已经注册了德夫商标,建成了生产车间,实现了种植、生产、销售一条龙。”李细良说,合作社将进一步延长油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将油茶“吃干榨净”。
不仅有油茶基地,针对土地抛荒严重现象,2015年,德夫村以油茶合作社牵头,筹集资金600万元,动员80多户农民参与,利用村中闲置土地,高标准建设特色葡萄园。2016年,一期100亩的标准化葡萄园采摘园建成,解决了20多人的就业。54岁的程花,丈夫是盲人,她通过在葡萄园打工以及在村里做保洁员,收入显著增加,日子也越来越好。
“我们不仅要把油茶做成一项产业,还要打造成一道靓丽的风景!”李儒良说,德夫村将做活油茶产业文章,走立体发展、多元发展之路,让油茶花成为群众的“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