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晚报 记者 朱世杰 通讯员 陈光辉文/摄)2017年以来,大冶金湖街办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自治、坚持突出主体、坚持分类指导的四大原则,全面推进“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建设工作,使基层服务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更加规范,农村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金湖、建设具有青铜文化特色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提供坚强保障。
日前,东楚晚报记者深入到金湖街办姜桥村采访,从这个曾经党组织涣散、村容村貌脏乱差、集体经济薄弱的后进村,到一跃成为“黄石美丽乡村”“湖北省卫生示范村”,在被誉为“湖北周庄”的旅游名村的嬗变之旅中,见证了该街办“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建设的卓有成效。
基层组织建设 “激活”先锋模范作用
让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姜桥村绝不流于形式。
72岁的老党员左宏运,曾经当过姜桥村村委会主任,当时村党组织工作涣散,让他记忆犹新。那时候,一星期到村委会报到,也不超过三天。“当时这是普遍现象,村‘两委’不想干事,村民觉得没什么奔头。”
如今,左宏运天天泡在村委会里,发挥余热协助村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乐此不疲。“我还算好的,到点可以下班,村‘两委’的几个人,几乎天天加班,没日没夜地干。”
最让左宏运感动的,是村里一名82岁的老党员程茂美。村庄环境整治,每位村民需要集资。有天晚上,左宏运在家吃晚饭,程茂美老人找到他家,手颤抖着将400元钱递给他,说,“我实在没能力挣钱了,只有这400元捐献出来,为村庄建设做点贡献。”
这400元钱,可是驻村“扶贫”工作组给程茂美老人的慰问金呀!他的老伴还一直瘫痪在床,全靠他照料。当时,左宏运含泪说,“这钱我不能收,得经过村党支部同意。”
左可龙,2014年11月份,接任姜桥村党支部书记,他立志要带领新一届村“两委”,谋划姜桥村的长远规划,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气神。当时村里一分钱没有,他就从自家拿钱出来贴补,为此还和爱人吵了一架。
2015年春,姜桥村900米水道开始清淤,在有些村民还处于观望的情况下,村“两委”几个人率先蹲守在清淤工地,清理淤泥,冲洗港道,敦促工地建设。很快,更多村民自发加入到清淤工程中来。
2年多来,姜桥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多,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为了取信于民,每个工程结束后,不出一个星期,所有的支出费用全部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的监督。这是一条铁规。
“无欲则刚。只要你清清白白的做人做事,群众就会认可你,支持你。”左可龙认为,基层党组织工作没有什么技巧花哨可言,就是勤勤恳恳地为群众做些实事,打通“最后一公里”。
村庄环境整治“激活”美丽家园建设
千年古镇姜桥,原是一处繁华之地,流水西向,平川沃野,人口稠密、店铺林立,为大冶城南的一方重镇。姜桥以桥命名。横跨在水道上的古石拱桥,曾经是大冶南北地区的主要通道。
然而近十几年来,姜桥街脏乱差的环境越来越严重,村民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倾倒进港道里,造成严重淤塞,两边的港堤破损严重,导致三眼石拱桥只有一拱半流水。港道两边污水横流,垃圾成山,臭气熏天。桥身和两头乱搭乱建,导致交通不畅。2015年春,姜桥村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正式启动村庄环境整治。清浚港道、砌护港堤、硬化路面、绿化庭院、修建广场、规划民房……如今,再造的“姜桥村”,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构成的江南水乡水墨画,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风景区。
“姜桥村能有今天的巨变,与各个自然湾理事会成员的无私付出密不可分。”对此,左可龙深有感触,他说,每个理事会成员在新农村建设中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且还经常被村民误解。
2015年8月份,姜桥街启动“户户通”工程,每户集资一千元,有个村民家不愿意出钱,说是这么多年过来了,没有必要修路。一理事会成员上门做工作,双方争执起来,女主人居然说要到他家去,死给他看。后经许多理事会成员上门调解,才把工作做通。
像这样的矛盾纠纷,理事会成员左昆鹏也经常遇到,不过大多数村民为了村庄环境整治,主动献地、拆房子,更让他感动。“随着村庄建设越来越美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了。哪怕工作中遇到一些挫折,我还是心甘情愿干下去。”
在美丽姜桥的建设中,村“两委”和理事会凭借务实的工作和艰辛的付出,赢得了民心,更赢得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文明创建进程“激活”新风扑面而来
美丽环境往往与文明新风同频共振。
新建的姜桥法治文化广场,安放有古代法治名人韩非子、狄仁杰、包拯等的故事栏,记录着中国数千年法治的传承轨迹。水乡两岸的游览长廊,则悬挂着历史法治小故事及孝德传家的典故,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文化。
姜桥村民左可训认为,这种法治文化宣传方式,形象直观,容易被村民理解接受,而且还有警示作用,大大提高了村民和游客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
姜桥村不仅在硬件建设上搭建文明创建的宣传平台,更是在软件载体上推介文明姜桥。
4月1日上午,大冶市清明节出嫁女回娘家祭祖活动在金湖街办姜桥村文化广场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旨在破除旧俗,树立新风,进一步倡导文明婚育新风、转变群众传统生育观念,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邀请近千名出嫁女回娘家祭扫,其中许多都是收到村委会发的倡议书后,在家人的通知下从外地赶回来。也有不少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她们趁现在腿脚利索,想多回娘家祭祀已逝亲人。
5月20日,金湖街办“创建文明城市、树立文明乡风”文艺演出系列活动在姜桥村举行。姜桥村新乡贤及好婆婆、好媳妇的现场表彰,弘扬了文明新风;大型旗袍走秀展现了金湖现代女性的文明风采;“五·二○、书香引领爱”诵读活动歌颂文明幸福生活;“移风易俗、反腐倡廉”书画展弘扬清廉家风。1000余名群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还接受了文明新风的洗礼。
姜桥,这个千年的古埠,在一场场文明新风的洗礼下,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助力经济发展“激活”游子回乡创业
在姜桥村“两委”的长远规划中,改变村容村貌的同时更要发展集体经济。
生态旅游产业是姜桥村的主打方向。左可龙认为,目前,依托“一水(姜桥水道)”“一街(姜桥古街)”的资源优势而建设起来的景区,还不足以让游客尽兴游玩姜桥。如何拓宽景区空间,延伸旅游产业链呢?
目前的姜桥古街全长大约900米,在不破坏原有格局的基础上,修复姜桥古街原貌,让游客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是该村正在逐步实施的项目。姜桥古街下街口至田子清湾,有300米的距离,这是条古驿道。该村计划打造为仿古一条街,重现古驿道的风采。
在姜桥水道的下端,原来的古城墙、城沟已然毁坏。该村计划先修复古城沟,既解决下街梅雨季节的洪涝灾害,又增添一道新的风景线。而在水道的下端沿线,打造老年公寓、左宏元纪念馆等养老、休闲、文化新景点,水道上段则重点开发姜桥水库、田家山瀑布群等。
以上的规划,绝非纸上谈兵。今年开春,姜桥籍游子、远在河南的成功人士左荣毕回乡,与村“两委”一起规划旅游发展愿景。目前,左荣毕正利用他的人脉资源,组织专家团队考察设计规划以上旅游发展方案。
刘华栋在外搞建筑多年,家乡的巨变也让他怦然心动。目前,他在姜桥村乌龟山下的小海垅建设一片采摘基地,前期投资近200万元,培育了60多个品种的果树,预计明年挂果,三年丰产。整个基地计划投资500万元,建成片区性的集吃喝玩乐一体的采摘园,吸引游客四季都能体验采摘的乐趣。
在姜桥街仿古门楼的背面,有四个镏金大字:“望汝荣归”。这正是所有姜桥游子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夙愿和骄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