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资讯 > 媒体新闻

东楚晚报:为“萄”去幸福农庄

   时间:2017-07-10 00:00

  (东楚晚报记者 朱世杰 通讯员 陈光辉 文/摄)

  “12万斤葡萄熟了,如何销出去,成了我最大的难题。”6月30日,大雨瓢泼,东楚晚报记者赶到金湖街办大泉村眠羊地水库旁的幸福农庄葡萄园,跟随该庄园负责人彭中柱一起在葡萄园查看。和大雨一样沉重的,是彭中柱焦急的心情:60亩葡萄园丰收在望,但销路成了最大的难题。

  记者在大棚里看到,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挂满枝头,色泽饱满,十分诱人,而在翠绿的葡萄树下,随处可见一串串的葡萄躺在地上,有的已经和着泥水在烂了。这是为何呢?彭中柱解释说,这些葡萄不是自然掉落的,是人工剪掉的。今年,该庄园的葡萄大丰收,为了确保葡萄的颗粒和质量,在技术员的建议下,彭中柱不得不为每棵葡萄树“瘦身”,以保证挂枝葡萄的营养。

  尽管如此,幸福农庄葡萄园还是大丰收,“产量至少在12万斤以上。”丰收带来的“烦恼”,于彭中柱来说,是有过惨痛的经历的。去年,该园60亩葡萄喜获丰收,但由于技术不当,管理不当,几乎颗粒无收,农户损失惨重。

  47岁的彭中柱是大泉村彭家湾土生土长的农民,十几岁时,他就跟父母一起扛起锄头干农活。从1995年开始,他转型做起了矿生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2012年,他看到村里的土地都荒了,村民都外出谋生,甚是心痛,于是萌生了利用土地、山场发展种养殖业,带动村民致富的念头。

  2012年,彭中柱投资了100多万元,从浙江引进了夏黑、巨玫瑰等品种,共种植了60亩葡萄。2016年,葡萄树都挂果了,本以为丰收在望。不料,到了6月份,葡萄突然生病,仅仅一个星期时间,葡萄全部霉烂掉在地上,几乎颗粒无收。彭忠柱当时心灰意冷,一气之下恨不得把整个葡萄园都毁了。

  今年开春,在好友的建议下,彭中柱从浙江请来了种植专家,投入40多万元建起大棚种植葡萄。经过精心的经营呵护,满园的葡萄已是丰收在即,然而要是销不出去,一年的心血又是白费,“这会让我更心痛。”

  据技术人员介绍,幸福农庄葡萄园种植的葡萄,完全采取原生态的种植模式,不打任何化学药品,不使用催红剂等,通过添加农家肥,让葡萄自然生长。加上本地的土质是山地黄土,采用天然山泉水灌溉,葡萄的颗粒饱满,味道甘甜,品质健康。

  “现在所有的葡萄园都丰收,市场上葡萄太多,销路竞争激烈。再加上我的葡萄园离城区比较远,位置比较偏,平时很少有人上门来现场采摘。”为此,彭忠柱很是着急,也在积极想对策。目前,该农庄正在加强采摘园和龙虾池、鱼池、苗木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拟建立采摘垂钓赏景餐饮住宿的观光、休闲、体验区,延伸生态农业产业链,吸引更多的游客。

  “目前是梅雨季节,葡萄不及时采摘的话,会烂坏了。”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和葡萄经销商,如果您有兴趣的话,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位果农一把,您可拨打电话13581282266联系,或者直接前往幸福农庄葡萄园现场采摘。届时,体验采摘的乐趣,领略美丽的田园风光,品尝美味可口的农家菜,或者在庄园住宿一晚,会不虚此行哟!

页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