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资讯 > 媒体新闻

新型农民唱主角——二问乡村振兴如何振兴人才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19-04-02 08:49


“不好好读书的话,你这辈子就待在农村了。”54岁的李尚仁清楚地记得父亲曾经常说的这句话。然而,李尚仁如今还是回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

1日上午,阳新排市镇河北村。阳新裕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油菜金黄,大棚立起。在合作社加工储藏基地新建的厂房内,五六个人正在安装簇新的榨油机。

合作社理事长李尚仁忙得不亦乐乎。他说:“油脂加工厂建成后,每天可加工油菜籽1万多斤,可实现油菜籽就地加工增值。”

13年前,李尚仁从广州返乡创业,流转上千亩土地,带动河北、万家、上王三个村116户农民种植蔬菜。

从“人海种植”到“机械作业”,从单一种植到加工销售,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李尚仁几乎拼尽了“洪荒之力”。

一路走来,李尚仁对农业认识有其独特的观点。他说:“做农就是个无底洞,有不断延伸的产业可做,要不断跟市场较量。”

跟李尚仁创业经历有所同,也有所不同。大冶灵乡镇子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汪学东创业的故事,也一样见证了“干出来的精彩”。

2007年,汪学东从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后,南下广州务工。2009年返乡从事汽车修理,后先后当选贺铺村、子山村党支部副书记。

在这片广阔的天地,汪学东创办大冶市灵祥花菇种植专业合作社、湖北灵祥食品有限公司, 带着合作社31户成员种菇、养鸡、养猪,加工土特产品,建网站、搞电商……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摇身一变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他们不仅用行动诠释了乡村原野里不仅收获庄稼,更能成就梦想,还为乡村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带来“乡村朝气”。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近年来,我市积极申报培训项目,实施农村乡土拔尖人才计划,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技术职称评定,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实训基地,培养和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科技人才。

同时,通过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和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农业领域正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群体正在不断“改变脑袋”“暖和口袋”。

然而,由于乡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特别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民工回流不是很明显。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服务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

在基层采访的日子,听到最多的就是“缺人”。许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工厂“争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乏力等现象日益突出。

这些年,阳新白沙镇农民吕孟泽流转土地400多亩,创办白沙镇四丰生态苗木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发展绿化苗木生产。

但令他忧心的是,合作社里没有一个人能帮上忙,日常的科研、培育工作全由自己一人负责。他说:“别说新种培育,就是搜集市场信息、拓展销售渠道,也没人能帮上忙。”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就是要补齐农村人才短板,优化乡村人口结构。

乡村振兴既离不开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也离不开四面八方的返乡人才。那么,如何为乡村振兴培育合格的农村人才?

吕孟泽说,要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加快培育职业农民,加深培养技能人才,加强壮大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和活力。

他认为,一方面,要利用现有政府培训资源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利用黄石高校资源对职业农民进行“学历+技能+创业”培训,让职业农民有国家承认大专学历文凭、有职业技能证书。另一方面,大力引导农民工返乡、大学毕业生回乡和各类人才下乡创业。通过创新机制解决职业农民就业流动、职业转换等情况下的社会保障,消除其后顾之忧。

让乡村生态宜居,留住村里人、吸引城里人。西塞山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从乡村规划提标、产业融合提质、人居环境提档、民生改善提速、乡风文明提升、基层治理提效六个方面实现重要突破。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近年来,大冶龙凤山集团有限公司吸引了一大批人返乡就业,不少30岁左右青年人成为乡村新型农民和公司中坚力量。

该公司田头超市店长王碧君今年30岁。她说:“在家门口不仅可以享受城里人的工资、社保、休假等待遇,还可以享受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

她认为,要让青年人安心留在乡村,要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并通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搭建乡村创业创新平台,丰富乡村基层文化生活,营造青年人那种“向往的生活”。

留住本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让新型农民唱主角。大冶保安镇赤马村支部书记雷红军认为,要像发展工业经济那样,完善农业人才服务机制,落实农业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增强乡村的吸引力。


页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