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资讯 > 媒体新闻

木港镇:“农”墨重彩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3-10-13 10:11

木港镇革命烈士纪念园效果图

丰台村共同缔造湾子一角

藏在深山中、保存完好的木港镇金河村柯家老屋

大棚蔬菜托起乡村致富梦

秀美木港鸟瞰

本报记者 贺介飞 通讯员 张奋健 陈珂

  金秋十月,阳新县木港镇正是柿红稻黄。趁着黄昏,行走在宋山上,看千年银杏满身金黄,炊烟袅袅间,飞鸟结伴归巢。

  玉岭山下,干净平整的柏油路在群山中蜿蜒,村庄星罗棋布地点缀在山水之间,错落有致的房屋被绿树环绕,金色的稻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行人置身其中,如同进入一幅幅秀美的油画中。

  近年来,木港镇党委政府始终聚焦农事,锚定乡村振兴这一历史重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无旁贷的使命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兴旺乡村产业,缔造美好环境,朝着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美丽宜居的幸福同心圆目标不断进发。

  用活红色文化

  岁月无语,惟石能言。一抔抔黄土,一座座墓碑,一张张泛白的照片,一个个斑驳的弹孔,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木港镇是一片红色沃土,是抗日英雄黄骅的诞生地。全镇先后有4万人投身革命,仅在册烈士就有1361名,为新中国的革命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木港镇丰台村是抗日英烈黄骅的出生地,也是省级“红色示范村”。自黄骅故居纪念馆建成以来,丰台村的生态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不断升温,每天来往的车辆络绎不绝。

  “我们将打造红色丰台文化品牌,推进红色文旅融合,以红色资源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子,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站在秋日的纪念馆前,丰台村党支部书记柯亨友描述着心中构想。

  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木港镇在丰台村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木港镇革命烈士纪念园及附属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

  在枣园村,木港镇投入200余万元打造的木港镇革命烈士陵园也已初步建成,完工后将极大拉动该镇红色旅游业的格局。

  丰台村、枣园村的红色发展,只是木港镇传承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板。

  2022年,木港镇塘畔村、金河村入选全国“传统村落”。如何与隔壁丰台村连片打造、互为补充,共同打造乡村一日游精品路线;怎样将枣园村的革命烈士陵园、下彭的“慧侬”基地纳入进来整合成“一盘棋”,打造红色旅游示范带。对此,木港镇政府也一直在思考、探索。

  “乡村振兴要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上下功夫。要讲好红色故事,创新红色资源开发、运用、运营模式,通过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探索红绿融合、文旅融合的新路子。”木港镇镇长吴力说。

  木港镇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助推乡村振兴”为宗旨,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聚力民生实事,使社会治理推进有力,实效凸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兴旺特色产业

  木港镇地处富河南岸,居阳新县东部,东与枫林镇接壤,南连江西省九江市,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

  一直以来,木港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紧盯阳新县委“五个一”特色主导产业和茶叶等八大重点农村产业链,按照“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渔则渔”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蓝图。

  2021年8月,木港镇贺洞村有效衔接首个产业发展项目——白茶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初步建成,直接带动村内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实现稳定增收致富。基地还逐步融入牛湖生态旅游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经济和社会效益功能初步显现。

  “现在贺洞村白茶基地已经达到1000亩规模,将适时启动制茶车间建设,推进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建设。预计第五年丰产期可采茶10000斤,实现毛收入1000万元,纯收入600万元。”贺洞村党总支部书记孙钦星说。

  值得一提的是,贺洞村村集体占白茶产业30%的股份,届时将会增加180万元的收入。

  目前,全镇茶叶规模达2800亩,年底计划再扩大栽种面积约1000亩,预计达到4000亩规模,适时将会启动全镇茶叶炒制加工中心,保障茶产业健康发展。

  作为全县的农业大镇,木港镇山水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又紧邻县城,是阳新人民喜爱的“后花园”。全镇山场面积21万余亩,杉木林5万余亩,年可出产把竹36万根、楠竹8万余根。

  水面4万余亩,可养水面2.4万亩,稻虾混养、黄颡鱼、鲈鱼、鳜鱼、甲鱼等特色水产养殖规模近9000亩,年可出产水产品540余万斤。

  “今年,我们已新发展设施果园1000亩,新建蔬菜设施大棚120个,新发展蔬菜1000余亩,进一步提升了木港特色产业发展的质效。”木港镇党委书记柯秀枝说,木港镇还将持续推进杂柑、吴茱萸、油茶、蔬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建设好以新湖村和丰台村为中心的优质稻基地,整合黄骅故居、金河“柯家老屋”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木港三产融合发展。

  掀起文明乡风

  最美人居环境家庭评起来!

  木港镇仓下村9月份的“仓下之星”评比落下帷幕。按照家庭生活区卫生干净整洁,宅前屋后、庭院环境洁净绿化整齐,生活方式健康文明等标准,在全村378户2238人中产生了10户“仓下之星”最美人居环境家庭。

  “仓下之星的评比,是用身边普通人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激励广大村民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养成日常生活卫生习惯、改善美化居住环境,增强广大村民凝聚力,提高文明素质,提升幸福感、获得感,推动建立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长效机制。”仓下村党支部书记陈锡方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塑魂。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木港镇借助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通过弘扬乡风文明,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农村的精神风貌得到明显改善。

  一方面评先进。通过开展宣讲,举办文明家庭、美丽庭院、乡贤好人等评选活动,用典型引领、用情感融合,提高村民文明道德素质,助推乡风更加文明。

  一方面定民规。依托重大节假日、风俗习惯等组织村民清洁村庄环境,实行“门前三包”“村规民约”“村庄清洁日”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逐步形成房屋自己住、环境自己护的管理机制;依托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杜绝了大操大办、互相攀比之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是木港镇乡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广大志愿者积极投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服务村民,融入综合治理,成为了推动木港镇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今年6月底,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共提供志愿服务980次,活动参与人数10480人,服务时长31593小时,解决了实际需求,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温暖。

  缔造美丽家园

  走进枣园村,整个村庄干净整洁、富有生机,村前广场宽阔敞亮,松柏错落有致,池塘中鹅、鸭子、水鸟竞相嬉戏,岸边的柳树随风摇摆,老人们在广场上锻炼身体,休闲惬意。

  “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共同缔造活动!”退休回村生活的胡爹爹笑着说,“以前我们村广场很窄,垃圾成堆,杂草乱生,一些破旧房屋摇摇欲坠,既不雅观,也不安全。自实施共同缔造活动后,破房子拆除了,垃圾杂草清理了,广场拓宽了,步道修好了,树啊、花啊都栽了,建得和公园似的,我每天晚饭后都要和老伴去走一走。”

  民之所忧,我必思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近年来,木港镇抢抓共同缔造活动机遇,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在贺洞村、枣园村等9个村进行试点,发动群众参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投入资金560余万元,全面优化农村环境。

  首当其冲是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进行全面整治和提档升级,累计清运垃圾4500余吨,添置环卫设施1600余套,协调900余户和污水主管网对接,整治厕所4000余户,建设门前塘5处,拆除危旧房30余处,绿化植物3000余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持续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聚焦水利、交通、安全饮水等与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基础。解决500余户安全饮水问题,建设湾组道路和入户道路4.4公里,整治港道0.5公里,安装护栏5处,安装路灯30余处,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更为便利。

  如今,行走在木港镇的乡村田野间,真切感受到一股澎湃的乡村振兴大潮,在山山水水之间凝聚涌动。一座座村庄美丽蝶变,一个个产业项目高标准实施,一张张群众笑脸甜美幸福,农业正在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正在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页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