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资讯 > 新闻动态 > 政务动态

我市2017年种植业亮点纷呈

   时间:2018-01-18 00:00

  2017年,在我局的指导下,经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市种植业实现了增产增收,已实现总产值43.7亿元,同比2016年的41.2亿元,增加2.5亿元,增幅6.1%。且亮点纷呈。

  一是集约化种植特色明显。我市已引导民营资本投入5000多万元,集约化发展粮油、蔬菜、水果、茶叶、药材、桑叶、食用菌等种植业生产1万亩,新建钢架大棚1073亩。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有70多个,种植面积有10多万亩。

  二是稻虾共作模式发展迅猛。稻虾共作模式每亩可新增龙虾产量100多公斤,新增产值5000多元,新增纯收入2000多元。2017年,以浮屠镇的刘富国、陶港镇的汪训荣、还地桥镇的赵四海、卢仁健等专业大户引领的稻虾共作模式已发展到1.5万亩,新增龙虾量50多万公斤,新增产值2500多万元,新增纯收入10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稻田生产效益。

  三是菜苔菜籽两用油菜面积大幅增加。我市城镇周边已发展菜苔菜籽两用油菜生产2万多亩,同比增加1万亩,增幅达100%,不仅每亩可收菜苔300公斤,而且每亩可增收菜籽15公斤,油菜综合收益极大提高。

  四是吊瓜面积增长迅猛。我市吊瓜种植的新增面积2000亩,总面积已达12000多亩,每亩纯收入一般在2000元左右,吊瓜产业已成为很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五是黄花菜已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型产业。阳新县部分重点贫困村和专业合作社引进了湖南省祁东县的猛子花、祁珍花、白花、冲里花等4个优质高产高效黄花菜新品种,在全县种植了1000余亩,种植第三年就可进入盛产期,亩产值一般在17000元左右。目前阳新县王英镇的附坝村、横溪村,龙港镇的车桥村、梧塘村,三溪镇的上余村,浮屠镇的张畈村,白沙镇的赤马村,种植的黄花菜长势很好,已成为产业扶贫的典型。

  六是香菇秋季袋料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特别迅猛。以大冶市灵祥花菇种植专业合作社、阳新王英镇南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湖北泉口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引领的香菇秋季袋料栽培大户们,积极应用合作社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大力应用香菇秋季袋料栽培技术,香菇栽培投料量达300万袋,计1200万公斤,新鲜花菇总产量达600万公斤;香菇秋季袋料栽培的棚架已由水泥棚架向钢构棚架转换,其立体栽培已由6层向9层转换,并且使香菇秋季袋料栽培技术成为了我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扶贫攻坚的主导技术。

  七是鄂菜薯1号薯尖的极早熟高产栽培技术日趋成熟。我市采用的鄂菜薯1号薯尖冬前扦插极早熟高产栽培技术,使菜用鄂菜薯1号薯尖比以前的薯藤越冬留种早熟高产栽培技术栽培的至少要早熟30天以上,每亩前期薯尖产量至少可增加400公斤,每亩至少可增加纯收入4000元。目前,其推广应用面积已达1万多亩。

  八是雷竹笋的极早熟栽培成效显著。每亩雷竹栽培地用5000公斤鲜鸡粪和6500公斤干谷壳作为保温增温发热材料对整个雷竹园进行覆盖栽培;可使雷竹笋每年3月初至4月底的出产期,提早到12月底至下年2月底,每亩纯收入可达3~4万元。

  九是水生蔬菜发展迅猛。近几年,莲藕、芡实、藕带三种水生蔬菜发展迅猛,现在总面积已达到7万亩。尤其是由湖北杰韵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2000亩武植2号和鄂莲8号藕带,填补了我市藕带专用品种空白,且每亩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我市的武植2号和鄂莲8号藕带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亩。

  十是传统优势蔬菜——藜蒿稳步增长。我市的传统优势蔬菜——藜蒿继续稳步发展,种植技术水平继续领先全省,现在总面积已达到2.2万亩,年产量达到3300万公斤,同比均增加10%。

  十一是水果生产发展较快。近几年,我市的葡萄、桃子、梨子、弥猴桃、杨梅、蓝莓、火龙果、杂柑等水果种植面积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速度较快,现在总面积已达到16万亩,尤其是爱媛28号杂柑和黄桃非常俏销。

  十二是白茶种植效益日益高涨。我市的金海、太子、陶港、白沙、韦源口、枫林、殷祖等地近几年发展安吉白茶速度较快,连片面积一般在300亩以上,最大的达1万亩,很多安吉白茶已进入采收期;茶叶的制作技术也是日益精湛,茶叶产品俏销江浙一带,每公斤价格一般在1000~2000元,且供不应求。

页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