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资讯 > 文件公告

关于征求《黄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施管护办法》意见的函

来源:黄石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5-01-10 14:53

全市各单位,广大群众:

为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长久持续发挥效益,我局草拟了《黄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施管护办法》。现向你们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建议,请于1月17日前反馈我局。联系电话:6232226,邮箱:hstrpc1@163.com.

   

                                                                            黄石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1月10日

                          黄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施管护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施管护,根据《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规定,结合黄石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并上图入库的各类工程设施。

第三条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施管护是指对田块整治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公示标牌、配套建筑物等工程设施进行管理、维修和养护工作,不包括工程设施的扩建、续建和改造等。

第四条 建立健全“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管护机制,压实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长久持续发挥效益。

                                    第二章  管护内容及标准

第五条  田块整治工程。农机下田坡道、田埂无垮塌,能够有效保护农田。农田表层耕作土壤不被自然和人为破坏。

第六条  灌溉与排水工程。各类渠(管)道、排水沟、渠系建筑物、提灌站、塘堰(坝)、小型集雨设施、高效节水灌溉以及附属工程设施等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能够正常使用。水利设施定期检查,泵站、管道、桥、涵、闸、渠道、出水口、配电等设施完好,无安全隐患。渠道、涵管及时除草、疏浚。

第七条  田间道路工程。路面平整、路肩完好,能够满足农用运输车辆和农业机械的正常通行。

第八条  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防护林保存率达到85%以上,岸坡防护、坡面防护工程无垮塌。

第九条  农田输配电工程。输电线路、变配电设施及相关配套工程设施完善,运行安全。围栏和警示标志完整。低压输电线路满足灌排设施运行、信息化建设管理要求。

第十条  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和改良措施有效利用,耕地地力提升,未出现造成地力下降的耕种行为。

  第十其他工程。其他工程及监测点等配套设施保护完好,正常运行。高标准农田标识醒目,内容清晰,长久保存。

                                      第三章 管护主体及职责

第十二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对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设施管护负总责。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施管护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和检查考核等工作;组织向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移交建成的项目工程设施。

第十三条  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承担镇域内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安排、监督指导和检查考核工作。成立管护工作管理机构,组织开展管护情况监督,指导村集体制定管护协议,将工程设施纳入“三资”管理,组织在冬春季集中开展沟渠清淤和工程设施检修。

第十四条项目所在村具体承担村内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工作,村级党组织书记为管护第一责任人。在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制定村级管护制度、签订管护协议,组织日常巡查、管护,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管护情况进行监督,建立日常管护档案。

第十五条  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土地已规模流转的高标准农田,取得土地经营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为具体工程设施管护主体,管护工作接受村集体指导、监督;未流转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所在村为具体工程设施管护主体,村集体可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和组织受益农民成立管护队伍开展管护。

第十六条  跨乡镇、村的工程设施,可按行政区划实行分段管护。

第十七条  管护单位(人员)应当签订管护协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为管护主体的,应当与项目所在村签订管护协议。村集体为管护主体的,由村集体负责选定管护单位或人员并签订管护协议。管护协议应明确管护单位(人员)、管护范围、管护期限、管护经费筹集、管护巡查频次、日常管护要求和管护标准等内容,确保管护到位。管护协议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签订管护协议前,管护主体有权对不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设施提出异议,及时向属地乡镇人民政府、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反馈问题。由乡镇人民政府、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核实并整改到位。

第十九条管护分日常管护、专项管护和应急管护。

日常管护工作由管护人员承担,包括日常巡视检查,泵站、闸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中小型沟渠、沉砂池等日常清淤,沟渠和道路杂草的清除,防范农村道路、农桥超载超标车辆通行等。

专项管护工作由项目所在乡镇负责,主要对较大规模的沟渠进行维修清淤、道路修整、设备更换等。

应急管护指因自然灾害等突发原因引起、不迅速修复对农业生产会造成较大损失的工程设施维修。应急管护由村申报、乡镇审核、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审批后,由村委会迅速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利用市场方式确定管护主体,可探索委托代理、向第三方购买服务等管护新模式。

                                   第四章  管护经费

第二十一条  管护经费由县(市、区)财政足额保障落实。优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财政评审、招标等结余资金用于管护。可通过新增耕地指标交易、项目工程收益、村集体经济收益等,多渠道筹措管护资金。

第二十二条  已流转归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企业)使用的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日常管护经费原则上由其自行解决。未流转的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日常管护经费原则上由村集体筹资筹劳解决。

第二十三条   因机械作业或人为故意损坏的,按照“谁破坏、谁维修”的原则,责令损坏人出资予以修复。因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的损毁损坏,在质保期内由施工单位负责整改和维修。

第二十四条  专项管护和应急管护,由村民委员会报属地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批、核实并验收,管护费用从县级财政预算管护经费中列支。

  第二十五条    县(市、区)财政部门应会同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高标准农田工程管护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  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资金使用要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要求,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专款专用。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七条  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应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高标准农田出现“非粮化”“非农化” 和“撂荒”现象。严禁擅自占用高标准农田,经依法批准占用高标准农田的,要及时补建,原则上“谁占用、谁补建”,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第二十八条  各县(市、区)要引导高标准农田集中用于粮食生产。管护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考核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对管护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县(市、区)和乡镇,在相关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二十九条  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管护主体,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破坏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的违法行为,应当提交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三十  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制定细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施管护办法。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页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