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经科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农业数字化变革的提案》(委员提案2022〔13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农村新基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建议
2021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网络设施强基行动,重点推进5G、千兆光网等“新基建”建设,进一步提升网络支撑产业发展能力。重点推动城乡5G网络协同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全面覆盖”原则,协调各电信运营商,加大建设力度,加快5G网络由城区向乡村规模部署。全面推进以5G、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建设,开展网络“全光化”升级,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5G基站数量已超过2600个,实现了黄石城区、大冶城区、阳新城区的5G连续覆盖,农村地区重点镇区实现5G信号覆盖,千兆光网覆盖小区超过1100个。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市农村地区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光网覆盖率达到100%,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光网覆盖率达到100%,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我市紧跟数字农业发展的时代步伐,积极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农业发展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一是整合数据资源,搭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大冶市建设了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大冶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涵盖了大冶市休闲农业、气象大数据、农产品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农机调度、农产品溯源、农业执法及农产品生产监管等多个子系统,实现了对全市重点农业企业生产大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监测、分析、农产品生产安全监管等。建有三农金融服务中心征信平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系统、农村土地确权数据库等,正在开发建设农村宅基地和农民建房审批管理系统、大冶市保安湖渔政监管信息化智能预警平台等,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信贷等信息的采集与管理。二是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推动实施一批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为有效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抢抓各项政策机会,积极申报农业数字化相关项目,如湖北省2018年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程、云上智农手机平台建设和应用项目、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普及应用项目、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等,基本实现重大农业气象预警、农机安全监理、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和植物疫情防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资打假执法监管、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等业务系统建设和共享,运用互联网开展经营的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大幅上升,农产品网上零售额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明显增加,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和数字化生产。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农业、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方面推广应用。全市现有安装北斗终端系统的农业机械336台、各类无人机284台、水稻插秧机1344台、精量播种机378台,应用于农业“耕种管收”生产全过程,农业机械智能化、信息化趋势逐步形成,2021年我市阳新县、大冶市成功创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基本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市现有300多家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物联网技术,主要体现在智能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生产实时监控、自动化投喂、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多方面的应用,重点支持建设了鑫东、国启、瑞晟、康之堂、三山湖等一批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实现部分生产主体生产远程监控可视化、生产控制自动化、质量溯源标准化、管理决策智能化管理,有力提升了我市数字农业水平。
下一步,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农业数字化发展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共同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二、关于“挖掘特色农产品,推动品牌化、标准化和数字化改造”的建议
一是特色农产品稳步扩面。我市蔬菜、水果、茶叶、桑蚕、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保持稳步发展。2021年蔬菜种植总面积44.93万亩,产量88.68万吨,同比增长7.25%。水果种植面积21.23万亩,产量21.43万吨,同比增长3.4%。茶叶种植面积6.88万亩,产量1398吨,成功注册“金海女儿山白茶”地理标志。桑蚕种植面积2.5万亩,中药材面积9万余亩。二是唱响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湖蒿、羊肚菌、白参菌、大球盖菌菇等特色蔬菜种植,其中湖蒿种植达4万余亩。大力实施“黄石福柑”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市农业产业发展协会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黄石福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举办黄石“美丽香椿文化旅游节”“黄石白茶品鉴”等活动。开展“我最喜爱的农产品”评选活动,从全市130多种农产品中评选出23种国家、省、市级农产品开展网络投票,产生6个“我最喜爱的农产品”,受到市民的关注点赞。三是“两品一标”认证取得新突破。全市新认证绿色食品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全市有效使用农业“二品一标”标识的产品总数56个,其中绿色食品5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兴国镇宝塔村、保安镇沼山村、金山店镇向阳村、陈贵镇华垅村、刘仁八镇金柯村、大王镇贵湾村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其中宝塔村、沼山村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发掘特色资源,培育一批“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
三、关于“培育销售新模式,发展数字化订单农业”的建议
一是建设县域电商服务产业园,完善电商服务体系。园区兼具创业孵化、电商培训、网络直播、产品展示、数据采集、包装设计、营销策划、线上线下互动交易等功能。阳新县建成面积5000余平米的电商产业园,截至目前,该园区正在孵化企业达29家,共计孵化企业40余家。大冶市建成面积近4000平米的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20家,个人入驻10人。二是发展线上销售新模式,开展农商互联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新媒体、抖音、带货直播、微信等新技术,推广农产品,拓宽销路。积极组织相关农产品电商企业参加武汉国际电子商务暨“互联网+”产业博览会、食博会、湖北农博会及各种农商互联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推介相关产品。在今年举办的餐饮消费展、“欢购荆楚·约惠黄石”等多场农商互联活动中,现场共计组织100余家农产品企业参展,线上线下同步卖货,推动消费助农,扩大农产品销售。三是积极开拓订单农业新渠道。市“三送一稳”期间,联合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工程职院3所高校,对接高校消费市场,积极尝试“公司+基地+校园”合作方式,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重点做好农产品进校园食堂、设产品专柜等工作,助推农业产业发展,拓宽我市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知名度。
下一步,我局将联合相关单位进一步拓展销售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打通产品收获到商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实施“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同时,巩固提升农产品进校园、进医院、进机关、进超市等活动成果,持续探索发展订单农业。利用微信、快手、抖音等大众网络传播平台开展网络直播带货,创新体验营销方式,有效助推农产品上行。
四、关于“培育时代新农人,造就更多高素质的乡土人才”的建议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等项目,不断增强农村人才覆盖面和带动力,2021年培训高素质农民743人。结合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通过运用“专家+基地+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模式,培育和辐射带动科技应用5000户。通过举办现场观摩会、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会等形式培训农民5000余次。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培训31人,举办黄石市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培训乡村振兴人才49人。二是完善人才设施,建设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新评选大冶金青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阳新寿之乡家庭农场等5家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自2015年以来,累计评选出7批次共35家“黄石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本土人才培训,其中大冶毛铺富农原生态农林牧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湖北新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被评为“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实训基地”,阳新县职教中心宝塔湖石灰寨养殖基地被评为“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三是实施人才计划,提升实用人才发展质量。我市印发《黄石市“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依托高校资源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2021年培养“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112人,着力培育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高素质农村使用人才。四是积极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加大培训孵化力度。大冶市针对不同需求持续开展电商业务培训,已开发电商课件23套,共组织各类电商培训活动175场,已完成7079人次,其中普及培训147期5233人次,创业培训14期1011人次,站长培训6期377人次,网红培训2期139人次,线上培训7期319人次,培训完成率达70.8%。其中,所培训学员网上开店率均突破50%。阳新县共举办132期培训,共培训10500人,其中所培训学员网上开店率均突破85%,培训转换率可达到7%(通过培训创业就业)。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开展现代创业创新青年培训,增强创业兴业能力,吸引新生力量发展现代农业。组织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补齐农业农村知识短板,重点面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广泛开展培训。同时依托省级培训平台,组织开展农业产业化培训,培养一批引领黄石农业发展的产业领军人才。
感谢你们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和农业数字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分管领导姓名: 联系电话:
经 办 人姓名: 联系电话:
黄石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