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

从革命烈士家书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2-08-29 15:09

革命烈士家书是革命者之间或他们与亲友交换看法、交流感情的信件。在革命战争年代,家书是革命烈士留给亲人的心声,承载着革命烈士们对亲人的挚爱眷恋,彰显着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高度自觉的革命意识,凝结着一段段波澜壮阔的生动历史和一个个鲜活真实的高尚灵魂,更是革命烈士留给后人无比宝贵的精神瑰宝。一封封直抵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彰显了革命烈士为国为民的初心使命。作为极为重要的红色资源,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学好用好红色家书,从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

从烈士家书中感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崇高信仰。家书是革命烈士理想信念的宣言书。革命烈士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坚守者、献身者。从烈士的家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坚守,即使面对死亡,也从容淡定,坚贞不屈。1928年3月,夏明翰在狱中给母亲写信道:“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这封信写完几天后,夏明翰被敌人押赴刑场,牺牲前他写下了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正气凛然、气壮山河的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懈奋斗。

无独有偶,左权将军在给叔父左铭三的信中同样表达了坚定不移走革命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请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报我林哥对我的培养。”这封家书展现出左权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彰显了其舍“小家”为“大家”的献身精神。

从烈士家书中领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真情怀。“加入共产党,是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江诗咏在给父母的诀别信中表明了自己的初心。刘伯坚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到“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三个幼儿的养育费要累着诸兄嫂”;刘愿庵在最后写给妻子的遗书中仍然要求她“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不要一刻懈怠、消极。”1946年4月25日,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眼泪给家里写了一封家书,信中写道:“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呼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这封家书袒露出一名革命战士为了人民解放不畏牺牲的情怀。之后不到半年,冯庭楷便英勇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天津解放前夕,爱国青年杜峻舍毅然加入人民解放军,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他还鼓励弟弟妹妹学好文化,服务人民,在写给弟弟妹妹的家书中写道:“我加入革命队伍,纯粹是要为人民服务。顾这一面,可就把家庭那一面失去了。在这里,我要求你们替我多做点吧,在父母面前要听话,要好好求学,将来都是要给人民服务的,没学问是不成的。”杜峻舍的家书不仅表达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更影响了一个家庭。在他的示范下,几个弟弟妹妹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黄继光在致母亲的家书中写道:“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这些代表性的家书展现了革命先烈们为革命不谋私利、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我们要不断传承他们对人民的真挚情怀,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盼群众所盼,急群众所急,始终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

从烈士家书中汲取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动力。1927年,新四军将领袁国平奉命赴鄂西讨伐反动军阀夏斗寅,临行前他给母亲寄去一张照片,并在背面写道:“此行也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博一快,他日儿若成仁取义,以此照为死别之纪念。”面对岌岌可危的大革命形势,袁国平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以更加激昂的斗志奔赴疆场,充分体现出革命者的英勇豪迈和视死如归的品质。1928年秋,陈觉、赵云霄夫妇在中共湖南省委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先后被捕。在狱中,他们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敢于斗争,毫不妥协。陈觉在就义前给妻子留了一封绝笔书,面对生离死别他毫不畏惧,写下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的动人诗句。4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生下女儿,取名“启明”,意为在黑暗中盼望黎明。次年3月,即将走上刑场的赵云霄给女儿留下了一封家书,其中那一声声“小宝宝”“小明明”的呼唤,闻之令人心酸。这既是人间母爱的真情绝唱,更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令人痛心的是,小启明因幼小时经受了过多的监狱折磨,体弱多病,并没有如母亲希望的“长大成人”,4岁便夭折了。一个家庭就这样全部奉献给了革命。刘伯坚在临刑前五天给兄嫂的家书中写道:“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表达了共产党人为国家解放不怕牺牲和视死如归的初心。今天,我们要从先烈家书中汲取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动力,始终牢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从革命烈士家书中传承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红色基因。王尔琢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在那血雨腥风革命年代,忠诚就是生与死的考验。关向应在赴苏联学习前写给叔父的家书中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负,亦侄唯一之人生观也。”这是年仅22岁的关向应救国救民、抵御外辱的初心。坚守这颗初心,关向应忘我地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毛泽东赞颂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而像他这样的人,在当时是数不尽的。今天,我们要从先烈家书中传承革命先烈和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页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