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受持续高温影响,湖北全省部分地区出现明显旱情,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面临高温“烤”验,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多措并举打好抗旱“保卫战”,力保粮食稳产丰收。
在襄阳老河口市张集镇的玉米田里, 汩汩清流从沟渠奔涌而来,田块责任人张早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湖北农垦联丰张集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张早林:“玉米需要大肥大水的,第二次灌溉,玉米面积灌了2000多亩。”
今年,襄阳老河口市83.4万亩农田出现了不同程度旱情。当地因地制宜,综合统筹水库放水、涵闸引水、疏渠畅水。同时,应急调度,打破了高标准农田先验收再灌溉的惯例,新增设备,先通水再验收,40万亩高标准农田迅速运转起来。
襄阳老河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毛玉亭:“千方百计,不管什么条件来保灌溉。截至目前,出动基层干部每天都在千人以上。”
保灌抗旱,是一项系统工程。7月以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农业抗旱稳产工作组,协同气象、水利等部门合力攻坚,组建气象分析、水源调度、技术保障、现场核查等专班,提前防灾、实时调度。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张建设:“与气象和水利部门多次进行了会商和研判,我们在不断地发布预警信息,联合水利部门调水52亿多立方,灌溉农田3700多万亩,有效缓解了作物的旱情。”
全面加强抗旱指导,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团队和全省14000名农技人员,奔赴抗旱一线,深入调查旱情灾情,提供针对性技术措施。在洪湖市乌林镇周家坊村中稻种植地里,专家们的到来,让农户张秋红吃了颗定心丸。
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成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黄见良:“减少高温气候的危害就是灌深水,没有深水的话,从水分的调度上注意,先保末端的救命水,然后再保前端的增产水,大幅度降低结穗率的风险。”
荆州洪湖市乌林镇周家坊村农户张秋红:“怎么调水怎么管理,怎么打药怎么进水,我们心里等于说像吃了定心丸一样。”
湖北省农科院院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站站长游艾青:“我们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组织了全省农业方面的专家近2000人次,发布了9次高温干旱预警的信息,指导抗灾,派出了13批次专家指导组,鄂东南、鄂南、江汉平原和鄂西北4个片区,指导当地来战高温抗干旱、保秋粮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