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资讯 > 文件公告

关于抓紧抓好2021年粮食生产的通知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1-03-08 10:49

黄农业发〔2021〕3号

大冶市、阳新县、西塞山区、开发区·铁山区农业农村局、新港物流园区社会发展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稳定粮食生产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全力夺取今年粮食丰收。现就抓好粮食生产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粮食安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8个主要任务之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20个指标之一列入“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上级决策部署,把稳住粮食生产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力争恢复到2019年水平。

二、切实恢复粮食面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良种、良技、良机、良田、良制“五良”配套。以水稻为重点,狠抓播种面积落实,将早稻和水稻播种面积分解到各地(见附件),确保早稻恢复到2019年水平,水稻面积恢复到92万亩以上,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30万亩以上,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恢复性增长。加强耕地质量保护,高质量完成8万亩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持续转变生产方式,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5%以上,总体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在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稳定在常年水平之上。

三、强化耕地保护和利用。一是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回头看”。综合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和多年统计、遥感监测数据等,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督。对粮食种植面积大但划定面积少的进行补划,对耕地性质发生改变、不符合划定标准的予以剔除并及时补划。二是开展耕地“非粮化”问题专项清理整改。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21〕4号)文件要求,坚决遏制住耕地“非粮化”增量,同时摸清存量问题底数,坚持实事求是,分类处置。2021年3月底前对耕地“非粮化”问题进行调查摸底,分类建立台账,分类制定措施,分类稳妥整改,年底前,县级完成整改,市级完成验收。三是做好撂荒地开发利用。严格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工作的通知》(鄂农发〔2021〕9 号)文件要求,既要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也要防止撂荒等耕地资源隐形浪费,充分挖掘保供潜力,坚持分类指导,各县(市、区)要全面开展排查,切实做到进村入户,现场核查,登记造册,建立问题台账。5 月20 日前经各地政府负责同志签字后报送黄石市农业农村局。四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科学规划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域和建设重点,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全覆盖,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口粮田。

四、抓好当前作物田间管理。加强小麦、蚕豆、豌豆等越冬大田作物管理,对于播期晚、长势弱的地块,抢抓晴好天气追施速效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指导农民清沟理墒,做到围沟、腰沟、畦沟“三沟”畅通。组织实施好“一喷三防”,在成多穗、攻大穗、增粒数、提粒重上下功夫,夯实丰产基础。要提前制定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害发生动态和防治技术,并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手段,指导病虫害防治。针对我市可能出现的倒春寒、连绵阴雨等自然灾害天气,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避免“烂场雨”“仓门灾”。

五、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大力推广应用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土豆、大豆、绿豆、蚕豆、豌豆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全程机械化生产等系列高效技术,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大力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继续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坚持治早治小、全力扑杀的原则,提早做好防控物资准备;抓好以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虫螟、稻水象甲、稻瘟病等为重点的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聚焦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期,做好监测预警,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广泛推广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和应用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紧盯关键农时和重点环节,加强农技指导服务,努力提高粮食单产。

六、加强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以培育和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生产主体规模生产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为重点,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一批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覆盖粮食生产全过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产后服务,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七、做优做强粮食品牌。大力推进粮食产业绿色发展,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优质粮食供给,提高粮食深加工转化能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要用好商品粮大县奖励资金、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调整品种结构,稳定粮食面积,发展优质稻米生产;依托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培育一批产后加工销售能力强的规模粮食生产加工一体化的经营主体,重点打造“黄石稻虾米”公用品牌,实现粮食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八、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将粮食生产已经作为粮食安全责任制、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来抓,切实担负起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属地责任,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种植大户的种粮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县(市、区)要主动认领粮食生产面积、产量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出台有力举措,细化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粮食生产面积、产量要分解到乡镇、到村,于3月底前将任务分解落实情况报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农村局将开展明察暗访,对落实不力的地区,原则上粮食安全责任制、乡村振兴考核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级,并进行通报约谈。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意识,密切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利等部门会商,及时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多途径提醒农民群众早准备早预防,分区域、分作物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及时组织技术力量到受灾地区指导恢复生产。要广泛宣传报道防止耕地抛荒、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好经验、好典型,营造重农抓粮的良好氛围。


附表:2021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产量目标任务分解表


2021年3月2日


附表  

                        2021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产量目标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亩、亿斤

序号

县(市、区)

2021年粮食生产面积

2021年粮食目标产量

2021年水稻目标面积

其中:早稻目标面积


全市合计

130

10.8

92

8.7

1

大冶市

57.5

4.93

40

3.8

2

阳新县

68.5

5.6

49.3

4.6

3

新港物流园区

3

0.22

2.2

0.2

4

西塞山区

0.15

0.01



5

开发区·铁山区

0.85

0.04

0.5

0.1

备注

各相关县(市、区)要在确保所定面积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实际,科学增加种植面积,努力增产提质。


页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