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发展规划

关于印发《黄石市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实施 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时间:2019-01-04 17:00

黄农业发〔2019〕1号


大冶市、阳新县农业(畜牧、农机、经管)局、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和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有关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要求,我局研究制定了《黄石市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9年1月4日    


黄石市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鄂农发〔2018〕20号)和《关于印发<黄石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落实意见>的通知》(黄扶组发〔2018〕11号)精神,结合我市农业产业扶贫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确保市(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率、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比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际带动贫困户比率达到省级考核标准。到2020年,所有贫困村都有1-2个农业主导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能力显著提升,所有贫困村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建立健全贫困群体稳定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业产业扶贫体系进一步完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同步小康。

二、重点工作

(一)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 

落实《黄石市产业精准扶贫规划》,通过主抓产业联盟、主攻特色产业、主推三产融合、主扶经营主体等系列举措,加快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贫困户发展一批当家田、当家塘、当家圈、当家园、当家技“五个当家”产业,多渠道帮助贫困户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1、加快发展柑桔等特色种植业。加快发展“当家园”,按照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立足于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加快发展柑桔、蔬菜、油茶、水果、茶叶、食用菌、苎麻、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推动特色产业由传统优势区向适宜的贫困村延伸,由点状、散状向带状、块状集聚,由非优势生产区域向优势生产区域集中。到2020年,全市蔬菜面积达36万亩,油茶28万亩,食用菌3千亩,苎麻3万亩,水果20万亩,茶叶2.8万亩,中药材4万亩。(责任单位:蔬菜与农作物办,市农经局,市种子局)

2、加快发展优质粮油产业。加快发展“当家田”, 重点发展“稻虾共作”产业,大力推广稻田养小龙虾等先进高效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加快发展优质稻和双低油菜生产,促进特色粮油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建设特色粮油加工产业园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耕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机械设备,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耕作效率。到2020年全市发展“稻虾共作”面积达20万亩,高产粮食种植面积达180万亩,产量50万吨,油料种植面积80万亩,产量9万吨。(责任单位:蔬菜与农作物办,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

3、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快发展“当家圈”,依托地方品种资源优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家禽和畜牧产业,在适养区内推广猪-沼-菜(花、果、特)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动物,发展林下生态养鸡、养鸭,实现安全高效、无污染排放和资源有效利用。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发挥示范场带动作用。到2020年实现生猪年出栏120万头,草食畜牧业年出栏3万只,家禽年出笼量2000万羽,禽蛋产量4万吨。(责任单位:市畜牧兽医局)

(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和加工,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积极引进清洗、分级、包装、预冷等一体化的商品化生产线,建设一批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新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冷藏设施设备,初步实现农产品错季销售。强化初加工关键技术和管理培训,提升初加工整体水平,促进农产品实现大幅减损增效。(责任单位:产业化办)

5、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力推介黄石休闲农业“五色游”线路,大力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加大文创品牌建设力度,突出乡村生活特点,营造乡土文化氛围,挖掘本地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特色菜谱,以农业生产基地为载体,策划一批赏花、垂钓、采摘、农事操作、文化节庆等互动体验活动,发挥农业与旅游的叠加效应。到2020年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1500万人次。(责任单位:产业化办)

6、发展农村产业新业态。加大电商扶贫力度,推广“电商+产业+贫困户”扶贫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虚拟实体有机结合等多种途径,培育共享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农商直供、个人定制等大量新业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实现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全覆盖。到2020 年,打造一批网红村、淘宝村,逐步探索建立一批业态多元、主体多元、要素多元、利益联结紧密的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基地,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基础。(责任单位:产业化办)

(三)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

7、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财政补助等方式,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发展扶贫产业的扶持力度。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村至少有一家善管理、能带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责任单位:市经管局)

8、推进扶贫机制和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产业发展带贫模式,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明确农民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引导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保底收益、入股分红、资产扶贫等多渠道收益,逐步形成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责任单位:市经管局)

(四)增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能力    

9、大力培育名特优农业品牌。严格按照绿色化、标准化要求,大力实施"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坚持品牌强农,打造一批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名特优农业品牌,加快形成贫困地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责任单位:市生态能源局)

10、着力拓宽销售渠道。加大扶贫产业宣传推介和产销对接力度,让贫困地区农产品产得好、存得住、运得出、卖得掉、赚得到。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积极发挥信息进村入户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农超、农社、农网、农企对接。加大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组织贫困地区农产品参加武汉农博会等展示展销活动,提升黄石农产品知名度。(责任单位:产业化办)

(五)增强农业产业扶贫支撑保障能力

11、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当家技”,加强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把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民优先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大力培育以生产经营型为主、兼顾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突出需求导向,以贴近生产、方便农民、鼓励创业为目标,为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全产业链培养和后续跟踪服务。(责任单位:科教科)

12、加强科技服务支撑。建立健全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明确到户帮扶干部承担产业发展指导职责,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加强农技人员组织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发挥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等产业扶贫技术帮扶力量,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菜单式服务,实现农业科技服务力量和技术精准帮扶全覆盖。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户),加快农业优良品种、适用技术和农业新装备在贫困地区的应用。(责任单位:科教科)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农业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做好农业产业扶贫的进度安排、项目落实、组织实施等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精准施策、加紧整改,缺什么就补什么,不断提升产业扶贫工作水平。各责任单位要主动担责,及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为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规划一批优势产业,打造一批产业项目,推广一批实用技术。    

(二)强化资金保障。加强资金整合力度,支持贫困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地方从实际出发利用扶贫资金发展短期难见效、未来能够持续发挥效益的产业。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一批涵盖多品种、全产业链的特色农业保险产品。

(三)强化调度监测。要建立完善统计监测机制,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各地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农业扶贫产业发展情况的统计监测工作,特别是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的情况要建立季度统计报送机制,及时准确反映农业产业扶贫动态。

(四)强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产业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事求是查找产业扶贫领域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着力解决贯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查改薄弱环节,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要抓早抓常抓长,注重问题早发现、早整改、早见效,用重拳、出实招,整治一批突出问题,立行立改、限时完成,确保产业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成果真实。

  2019年1月4日



页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