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指导下,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决策部署,锚定奋进全省第一方阵目标,笃行不怠、勇毅前行,奋力答好“三农”工作考卷。2022年,黄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45.46亿元,同比增长4.7%,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012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18元,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年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克服冰雪冻害、历史罕见性伏秋连旱、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等不利因素,转危为机、逆势而上,取得较好成效。长江黄石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范调整方案获农业农村部批准,种质资源保护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有效兼顾。黄石获批全省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枫林镇坳上村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争取省级以上政策11项、项目9项、资金4.14亿元;举办首届金秋农业招商引智集中签约活动,首创性实施市级实际种粮农资补贴政策等一系列可圈可点工作成效,助力了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稳产保供,农业生产喜获丰收。一是狠抓粮食安全,千方百计护好“米袋子”。及时按品种分季节,将省厅下达黄石的128.4万亩粮食生产任务,细化分解到村、落实到田,再具体到早稻、中稻、晚稻、大豆、油菜、小麦、玉米等,面积和产量均有可量化的任务目标。创新性成立10个督查组深入开展“周未巡田·百日攻坚”行动,整治撂荒地2.6万亩。在全面落实国家各类种粮补贴的基础上,首创性实施实际种粮农资补贴政策,由市、县两级财政再列支3600万元专项资金,对2022年度实际种植水稻的农户,给予每亩40元的农资补贴,稳定农民种粮收益预期,提振农民种粮积极性。遭遇历史罕见伏秋连旱极端天气,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坚持抗大旱夺丰收,督导指导各地抢灌受旱水稻89.8万亩,开展水稻“一喷多促”病虫害防治57.38万亩。大旱之年完成粮食作物面积128.58万亩、增长0.17%,增速全省第3;受高温干旱热害影响,产量53.79万吨,减少1.13%。二是畜牧生产稳步增长。生猪出栏103.66万头,同比增加5.67%,高于全省1.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牛出栏1.17万头,同比增加0.54%,羊出栏3.24万只,同比增加1.62%,禽蛋产量5.41万吨,同比增加6.09%。三是经济作物全面增长。蔬菜47.11万亩,同比增长3.74%,高于全省1.14个百分点;产量达到92万吨,同比增长3.74%,高于全省0.54个百分点。全年茶叶8.35万亩,增长21.01%;水果20.25万亩,增长9.05%;中药材9.77万亩,增长16.73%。
(二)聚焦产业链建设,乡村产业加速融合。围绕水产、中药材、蔬菜、茶叶、水果等五大农业产业链,一是深入实施“链长制”。出台2022年产业链建设行动方案,健全5个产业链工作专班和5个专家团队。各县(市、区)均出台方案,制定实施细则,真金白银抓农业产业链建设。截止目前,新增特色种养殖基地面积4.84万亩,其中新增中药材1.1万亩、蔬菜0.74万亩、茶叶1.35万亩、水果1.65万亩。黄石市异育银鲫“中科5号”良种场挂牌,由中科院桂建芳院士亲临黄石揭牌,保安湖获批农业农村部增殖渔业资源利用试点,阳新北富小龙虾产品生产基地被推荐为全省十个全国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之一;阳新野菊花被列入省“五大特色药材”;黄石被评为全省茶叶主产区,“殷祖白茶”获第25届武汉茶博会特别金奖。沼山乡村公园启动申报国家 4A级旅游景区。二是培优壮强龙头企业。2022年,我市新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同比增长28%,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20家。截止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103家,同比增长20.5%。劲牌公司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100强,持正堂、联海分别入选省中药材产业链、生猪产业链头部企业,康之堂被认定为省级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博大、鑫东等5家企业入选省上市后备“银种子”企业,紫鑫生物、邦之德等6家企业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智)思路。编制了《黄石市农业产业链招商地图》和《黄石市农业产业链政策汇编》,招商引资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创记录性完成农业招商项目73个,总投资200亿元。9月26日,举办首届金秋招商引智推介会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现场签约重点农业项目53个,总投资138.58亿元,为产业链建设提供项目支撑、智力赋能,把农业招商推向高潮。四是构建农业发展平台。积极培育“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实现串珠呈线、集群成链。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新认定全市“一村一品”重点村10个。截止目前,已创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2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家、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园区17家。
(三)聚焦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全域拓展。坚持规划引领,稳妥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创建11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阳新县争取省财政厅奖补资金5000万元,大冶市列支财政资金1560万元,因地制宜打造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4个。统筹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坚持清通畅、扫干净、码整齐、保常态,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市788个行政村常态化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9.9万余吨,清理门口塘6544余口,清理沟渠3634余公里,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5.4万余吨,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11万人次;完成新建农村户厕2000个、整改农村问题户厕7853个;完成27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创建20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11月向省厅推荐上报5个省级村庄清洁行动示范村。大冶市获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效评估优秀等次、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
(四)聚焦乡村治理,农业农村改革系统深化。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完成809个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与核查换证。清查核实2021年集体资产54.6亿元,截至目前,清理集体经济组织重复人员12990人。积极探索村社“账务分离”改革,选定大冶市陈贵镇南山村、阳新县富池镇王曙村、开铁区金山街办四棵村、新港园区竹溪洲村等4个村为首批试点村,通过账户分设、资产分管、核算分立,实现村民委员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账务分离目标。有序推进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争取中央资金600万元用于开发审批管理系统及改革试点工作。农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平台正式上线,全市1015个村(社区)“三资”数据全部入库,发现并整改“三资”问题合同166份。我局报送的《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模式 让“共同缔造”落地见效》被黄石市党员干部“一下三民”实践活动收录宣传推广。全市非经营性债务总额5.36亿元,已化解4.93亿元,化债率为92.06%。负债50万元以下的村332个实现全部清零,超额完成“省定清零50%”的目标任务。制定“六清”标准、“六个一”工作法和“5115工程”,创建清廉村居典型示范村省级4个、市级10个、县乡级220个,组织宣传清廉村居报道90余篇。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党建引领 深化乡村治理”调研报告,喜获2022年全市机关党建课题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推送的《清廉村居里的“微”文章》在学习强国上发布宣传。
(五)聚焦科教兴农,农业发展底板不断抬高。一是强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清零行动。2019年7.94万亩、2020年8.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通过专家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2021年9.23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面完工,2022年8.84万亩高标农田项目全部完成招投标。二是积极争取产地冷藏保鲜项目。以“一揽子”政策为契机,全力向上争取冷藏保鲜设施支持项目。大冶市、阳新县纳入2022年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县。2022年冷藏保鲜项目立项89个,其中开工70个,完工41个,完成省定目标任务40个。目前,全市共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72座,总库容量超过8万立方米,联农带农超6000户。三是深入实施粮食烘干项目建设。争取申报粮食烘干中心9个,目前已全部竣工投产,共配置烘干机52台,批处理能力达到1320吨。四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创建部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2家,部、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场21家。加大地方标准制修订力度,共发布了1个省级地方标准、4个黄石地方农业种植标准。
(六)聚焦绿色发展,农业质效着力提升。持续开展“二品一标”认证,今年预计新增绿色食品证书农产品5个以上,目前,全市“二品一标”53个,其中绿色食品5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突出投入减量、粪污减排、资源利用、循环发展四个关键,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市畜禽养殖环保设施配套率为99.17%,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05%,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1.33%,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主要粮食作物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50%、44%,开展废旧农膜换购农资试点,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80余个,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超过80%,实施绿色种养粪肥还田面积10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多年实现负增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持续推进“联合执法、电子围栏、建立江哨、垂钓管理、天网工程”等五项重点工作,全力打好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持久战,构筑起“空中天网监控,江面快艇巡查,岸边执法车巡逻”三位一体禁捕防控体系,实现渔船处置率、渔民退捕率、就业率、参保率“4个100%”目标,禁捕退捕工作取得“双胜利”,2022年获评全国长江禁捕退捕先进集体。
(七)聚焦守牢底线,本质安全有效巩固。一是坚决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在全市范围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151个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国家平台管理,试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积极融入国家“一张网”追溯监管。扎实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接受部、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422批次,全市开展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共抽检农产品15721批次,合格率均为100%。二是严厉打击涉农违法行为。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的突出问题,查办了一批假劣种子农药、生猪违规调运、非法捕捞等典型案件,形成了有效震慑。截止目前,全市共查处涉农违法违规案件126起,罚没134万元。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2宗案卷被省厅评为全省优秀案卷。三是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起底。处置土地承包流转矛盾纠纷9起,创新指导西塞山区、开·铁区组建了联合仲裁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黄石“三农”工作在全省排名比较落后的局面。痛定思痛、分析研判,既有主观因素,也存在客观原因。
(一)环境复杂多变农业生产形势严峻。受新冠疫情、国际形势等诸多不稳定因素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攀升;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抗风险能力不强,稳产保供压力较大;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产品竞争力不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导致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撂荒地整治形势依然严峻。
(二)农产品品牌培育不够。我市农产品品牌小、乱、杂,知名品牌少,产品附加值不高,除了劲牌外,缺乏像“潜江龙虾”“五常大米”等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叫得响、立得住的知名农业品牌。比如,黄石茶叶品牌点位多、小而杂、竞争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强、占有率低,无奈只能运往安吉贴牌销售,处于“一叶飘香苦无名”的尴尬境地。
(三)乡村建设长效管护仍然缺位。乡村普遍重建设、轻管护,不少新建设施遭到破坏或闲置不用,个别地方只建不管。在垃圾处理上,公共区域打扫清运不及时,乱堆乱放、外来垃圾没人管;在厕所革命上,公厕供水、卫生状况不好,户厕改了后不能用、不好用;在村容村貌提升上,道路、供水等设施破损得不到及时维修,绿化、亮化等设施缺乏养护。
三、2023年工作谋划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新思想、新判断、新理论、新方略和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踔历奋发、笃行不怠,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高要求,奋力开创黄石“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久久为功,打好稳产保供保卫战。落实“藏粮于地”,严守耕地红线,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整村推进工作机制,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提高耕地利用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8.84万亩。全面启动土壤“三普”工作,建设土壤“三普”数据中心,摸清全市土壤家底。落实“藏粮于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以应对农资价格上涨。争取油菜轮作、稻米产业链等支持,实施优质稻米订单生产,提高种粮收益。2023年,稳定粮食种植面积128万亩,产量53万吨以上。统筹生猪稳产保供,确保全市能繁母猪稳定在5.97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5.38万头。争取创建1个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二)借势借力,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持久战。借“共同缔造”之势,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立足农村、农民自愿,建管并重、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一以贯之打造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之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乡村产业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层层压实责包保责任,引导和保护好乡村风貌,着力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活动,力争乡村振兴示范县、镇、村创建取得新突破。
(三)乘势而上,打好乡村产业发展翻身仗。在五大农业产业链链长制深入实施基础上,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产业发展,聚焦水产、茶叶、蔬菜、中药材、水果等五大主要产业,抓好构建链条、培育龙头、打造品牌、做强平台等,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三产融合。2023年,组织产业链专班制定《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2023年工作要点》,力争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鼓励大冶市、阳新县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引导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提升发展农产品加工水平。发掘特色资源,培育一批“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一村一品”重点村镇,创建1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四)蹄疾步稳,打好农业农村改革攻坚战。一是持续推进村社“账务分离”改革试点。指导试点村完善(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完成试点村账套分设、“三资”剥离、台账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如期在下个会计年度启动试点村职能分开、账务分设工作。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抢抓大冶市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和全省农村乱占耕地建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县机遇,加大督办指导力度,督促大冶市保质保量完成宅基地基础数据调查摸底工作;以陈贵镇为试点镇,探索农村宅基地分配、使用权流转、有偿退出、收益分配和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工作的方法路径。三是扎实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发挥好清廉村居建设牵头抓总作用,对标对表省市清廉村居建设标准,压紧压实责任,统筹宣传培训、典型示范、考核督导、联席会议等工作措施,推进清廉村居建设走深走实。四是持续压实村级债务化债责任。指导各地落实化债措施,将政策减免、金融豁免等政策具体化,分类稳妥啃下村级债务“硬骨头”。2023年,锚定非经营性债务50万以上的村,持续发力、有序推进村级债务化解进程。
(五)乘胜追击,打好现代农业转型突围战。紧盯首届现代农业金秋招商引智推介会集中签约的53个农业招商项目,持续加强跟进督办和协调服务,争取早日落地投产。持续加强同华农、中科院水生所等科研机构对接,将战略合作协议的条款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现代农业科技赋能。把握大局大势、抢抓政策机遇,以打造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为契机,统筹资源要素,发掘农业产品供给、文化体验、生态涵养、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功能,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持续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经营主体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页面分享: